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第三次用远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东北豹引发公众质疑“华南虎第二”,专家回应——东北豹照片连拍 不存在造假。
远红外相机拍下的东北豹休息照片
经专家鉴定,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虎豹保护项目高级官员、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姜广顺是多次受邀鉴定东北豹照片的专家之一。今天上午,针对公众质疑,他接受了法晚记者的电话采访。
姜广顺透露,他在2010年春季做调查时就发现过东北豹的足迹,之后也有多次发现。有一次还同时发现了虎和豹的足迹,距离大约只有100米,所以东北豹被频繁拍到是很正常的。
对于此次拍摄的东北豹的照片,如何鉴定它的真伪?
姜广顺(以下简称姜):首先,是从体形上进行鉴别。在东北,一共有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分别是东北虎、东北豹、猞猁和豹猫。豹猫比家猫大一点点,猞猁比豹猫略大,东北豹比猞猁略大,东北虎最大。东北豹体长1-1.6米,尾长1米左右,跟图片相符。
第二,是观察动物毛色。东北豹属于金钱豹的亚种,特点是身上具有斑点花纹,而且跟人的指纹一样,每一只东北豹身上的花纹,细看都是不一样的。
“周老虎”的照片,存在一个很明显的漏洞,它是手动拍摄的,画面中的老虎一动不动。但是,这次孙戈通过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连续的照片,是动态的。此外,从照片的光学特征分析,照片中所有景物都很清晰,连树叶都极为清晰。
有“华南虎照事件”的前车之鉴,这次的豹照不会出问题吧?
姜:华南虎近30年是没有野外生存证据的,真正的华南虎如果是在野外被远红外相机拍到的话也是可信的,手持的相机拍到的就不一定了。
保护措施
设立保护点 开展日常监测
200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在吉林省林业厅的支持下,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合作,在其经营区内建立了虎、豹野外保护项目示范点。
这一地区既是东北虎潜在的栖息地,同时也是东北豹的重要栖息地。在恢复野生东北虎种群的同时,东北豹种群的保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得以促进。
合作项目开展了巡护监测、冬季调研、反盗猎、猎物恢复及环境教育等保护工作,为中国东北地区虎、豹及栖息地的恢复提供了积极的示范及借鉴。
在近年的日常巡护监测及冬季野外调研工作中,数次在汪清项目示范区发现野生东北豹踪迹,包括足迹、粪便、毛发等。
中国首次发布东北豹调查报告
今年4月19日,吉林省林业厅公布了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联合开展的长白山区东北豹调查报告,这也是我国首次开展针对东北豹的专项调查。
据了解,今年1至3月,调查组针对长白山区2000多平方公里东北豹痕迹发现最多区域开展科学考察,以确认豹的栖息地与种群数量,制定有针对性的豹保护策略。
报告显示,该地区存在6只雌豹,2只雄豹和1只幼崽,另有两只情况不明。
与1998年—1999年中、美、俄3国专家联合进行的东北豹调查中获得的东北豹种群数据相比,此次专项调查确定的东北豹分布区域在原有基础上向东扩展至中俄边境,并向西北延伸,面积约为1998年的3倍到4倍,数量约为1998年最大估计种群数的1.8倍
这使得中国东北豹的研究和保护,相对于中国同域分布的东北虎,都需要加大保护力度,给野生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