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感应相机又叫陷阱相机,它历史并不短,1870年,在摄影尚未进入工业化的时代,埃德沃蒂迈布里奇用绊绳摄影的方法来观察奔跑的马,以辨别马在快速奔跑时的姿态。
那是陷阱装置运用与摄影的雏形,在胶片时代进行绊绳摄影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很难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气象、温差、胶卷等复杂变量暂且不论,绊绳装置本身就很难自动复位。只有当摄影进入数码时代之后,照片以数字图像写于硬盘,智能感应器代替了绊绳成为陷阱触发机关之后,陷阱相机的布设才有了真正实用化的意义。
智能感应器的进步令陷阱相机的功能越来越强,温度、光线等因素的变化,都会触发相机的快门,完成高像素拍摄,参数的涵盖面也很全面,每张照片的经纬度、气温、月相和时间都能被准确记录。在白天、黑夜不同的光线环境下,系统会自动切换拍照模式,从而选择正确的参数和文件格式,最大程度减少对拍摄对象的干扰,正常情况下,设备的待机时间都可以维持数月至半年。目前陷阱相机已经普遍成为各科研院所和环保机构所采用,逐渐开展无人区野外影像采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获取第一手生物信息的实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