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我国我国西南地区的山地森林环境中生活着许多种类和数量的野生动物,但是如果们想在白天见到它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人们长期的捕猎或者其他干扰,众多野生动物对人的警觉性很高,具有预警功能,在被发现之前就逃之夭夭。
为此,我们对于众多野生动物的分布和种群发展动态知之甚少,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如何获得这些信息呢?用无人自动拍摄的红外触发相机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红外触发相机装置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主动式红外触发相机由分置的红外线发射器、接收器和拍照相机等部分组成。发射器会发射一束人眼视力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正对着接收器上相应的接收窗口。当野生动物从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经过时,红外线光束被隔断,从而触发拍照相机拍摄一张照片。
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由5部分组成:红外传感器、控制线路板、拍照的相机、供电系统和外壳。当温血动物从相机装置前方经过时,动物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异会引起动物身体周围热量的变化,触发被动式红外传感器,进而触发拍照相机拍摄。
布设红外触发自拍相机的窍门
要用红外触发相机“捕捉”到动物,还必须讲究相机的布设,否则很可能等了很长时间仍然一无所获,所以在这儿给您介绍两条布设窍门。
在森林中,有着很多条宽窄不一、时断时续、蜿蜒前行的小路。虽然貌不惊人,但对于野生动物们来说,这就是它们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它们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兽径。在野外寻找合适的兽径,是选择相机具体放置位点的主要工作。
寻找兽径需要找一些当地的老猎人作为野外工作时的向导。在以往打猎时,他们可以在山林中准确找到动物常用的兽径,并根据地形走势、动物痕迹的种类和多寡挑选多条兽径交汇的地方设置陷阱、脚套;而这样的地方,也正是设置红外触发相机时所要找的地方。
水源也是绝佳的“伏击”野生动物的位点,山上的一个个水坑周围地面上散布的众多脚印和粪便就可以印证这一点。只要将相机固定在水坑边的树上,调整好位置,它的拍摄频率甚至可能高于兽径上布设的相机,所以成为野外布设相机时重点考虑的地方。
并非每一张出自红外触发相机的照片都是我们所期望的。除了拍摄到野生动物和工作人员之外,我们还得到了数量众多的“空”照片,这是怎么回事呢?
仔细研究了这些无效照片和相机的工作原理之后,我们发现,很多空照片是由于阳光直射到了红外感应窗口,或是相机前面的地面被太阳直射,而树影的晃动使得地面温度发生变化,从而误触发了相机。
一些夜晚拍摄的空照片,我们则推测是在相机前较远处有动物经过,触发相机拍照,但由于闪光灯的作用距离有限,只拍到了漆黑一团的背景;同时,森林里的气候非常潮湿,雨水或潮气进入相机内部就会造成电子线路的故障,而故障诱发的相机连续空拍也是空照片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大部分的动物照片,其实都只是拍到了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或对焦不准的模糊照片。对于野外研究来说,只要能从照片中判断出是何种动物就可以了;真正拍摄质量比较好、能够用来作为环境教育图片素材的照片则是凤毛麟角,还不到所有动物照片总数的5%。
习惯了大自然界生存环境的野生动物们对于红外触发相机的拍照都无动于衷,即使是在晚上,拍摄的时候打了闪光灯,它们也会认为是大自然的闪电。不过也有特别细心的野生动物却对这个突然出现在林子里的奇形怪状的盒子很感兴趣,在它们的兴趣下,它们嘴咬爪挠的动作,使相机留些了它们那些可爱的特写。